1.教育现象、热点问题类
这一类问题将触角伸向社会,对于引发社会争论的教育现象或者热点问题设计相应的题目来让考生
作答。例如“假如你是班主任,将如何对待班上的‘留守学生’”、“现在有‘贵族学校’、‘贵族班’,对此
有何评价”等。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在回答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当今时代对于这些问题的主流定位,做到
全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即可。当然,有的考生思维灵敏,对一些现象或热点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观点新颖,逻辑严密,达到自圆其说,也未尝不可。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消极类问题,如“教师体罚学生,结果导致学生自杀,你怎么看”等。这类题
目,其选取的内容都是在社会上引起消极影响的教育事件。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由于在教育法律制度方
面和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所以对于此类题目的
回答,考生也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来回答。切忌出现抨击、诽谤学校或教师的言词。我
们只能客观地指出它的不足,给出合理化建议,期待进一步完善。不能完全否定,一棍子打死。一定要注
意用语的锤炼,掌握适当的分寸,做到恰到好处,不要出现过激,甚至偏激的言词。
谈事件认识(价值判断),背景陈述,表明态度————分析原因(正,反),意义,危害————怎
么解决(如何做得更好)
主体分析法(当事人主体)
纯好的(好的事件)
纯错的(不好的事件)
模糊的(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辨证地,要全面的看,我是这么看的,发展观点看
2.名言俗句类
名言俗语类有很多的分类细节,但答题思路大同小异,都是要先解释名言俗语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
名言俗语论述其隐含的道理,最后进行延伸。
“一家之言”,在面试中出题的形式主要是“某人说:……”、“有人说:……”、“谈谈对于……这句
话的理解”等。“一家之言”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在说,必然有对与错、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绝大多数的百家争鸣都是两种观点,少数三种观点。在面试中出题的形式主要是“甲说……;乙说……”、
“有人说……;还有人说……”、“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还有人认为,……”等等。以两
个观点为例,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方对,一方不对;双方都对;双方都错;双方要辩证看待。
单观点:判断表态(谈认识)——分析原因(正,反),意义,危害——怎么解决(如何做得更好)
——自己以后怎么做
多观点:判断表态(谈认识)——分说第一句原因(正,反),意义,危害——分说第二句原因(正,
反),意义,危害——分说第三句原因(正,反),意义,危害——合起来说(结合自己以后的工作)怎么解决(如何做得更好)
3.政策理解类
根据政策的内容、执行的效果和实际的作用,可以分两个方向进行作答。
(1)积极支持类:亮明观点——政策意义——政策隐忧——政策完善
(2)辩证分析类:亮明观点——政策分析(辩证分析)——政策优化
此类题型有个基本规律,称之为“两个凡是”——凡是中央政府的决策,往往是支持的;凡是地方政
府的决策,往往是辩证的,请记住,是“往往”,并不是“绝对”。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对于中央的政策,
更多侧重于意义和实施方面;对于地方的决策,更多侧重于改进和完善的方面。这样就避免了破题的偏颇。
谈对该政策认识,背景陈述,表明态度————分析原因(正,反),意义,危害————怎么解决
(如何做得更好)
纯好的(好的事件)
纯错的(不好的事件)
模糊的(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辨证地,要全面的看,我是这么看的,发展观点看
4.故事理解类
第一步,破题表态,揭示出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启示,以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步,分析论证,把破题表态中已经揭示出来的寓意和启示作为论点,用理论和事实材料作为论据,
对中心论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
第三步,联系实际。这一步要多联系现实社会、单位和自我的实际,主要阐述怎样把故事揭示的寓意
和启示与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5.漫画类
这类题目,往往是把一些教育热点问题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参考步骤如下:
(1)认真阅读给出的漫画,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2)准确定位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所折射、蕴含的哲理和寓意,给出合情合理的诠释。
(3)联系生活实际.站在教师的角度,给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