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是个彼此有联系的整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接受新知识。所以,通过复习一些与本节教学有关的旧知识,以此为导线,导入新课,使这些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更为全面的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课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然后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联系实际导入法
化学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实例,教师通过新闻轶事、历史故事等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的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教师找到切入点,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步步深入,层层剖析,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于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意于记忆的保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来导入新课。通过化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就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自然的吸引力,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实践。
又如:《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和石油是非常重要的原料。今天,我们来学习煤和石油,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概况,还可以了解到煤和石油的组成,研究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三、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如《元素》,在讲解元素符号的知识前,先给学生强调这部分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化学。
四、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就是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等手段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式。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媒体,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和直接的兴趣。借用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教师及时地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设置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直接兴趣为间接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例如,《常见的酸和碱》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教师先把一瓶浓盐酸打开瓶口,引导学生观察白雾现象,闻气味,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形成白雾?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接着,教师说道:要探索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盐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